桉五行属于什么?
在中国传统五行学说中,把世界的万事万物划分为五类,分别为木、火、土、金、水,并以此五种基本物质的特性来认识和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属性,描述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五行各有特性:“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其含义是,水的特性是滋润和向下流动,火的特性是炎热并向上腾起,木的特性是可曲可直(或生长向外),金的特性是收缩变革,土的特性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这些特性实际上就是五种物质的朴素定义。
五要素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关系。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用来阐释和推测事物的性能和规律。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行相乘的规律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五行相侮的规律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其中相生、相克是正常的、相互制约的五行关系;相乘、相侮是超常的、破坏制约关系五行关系。实际上乘侮即为过度的克泄,前者是病理性的过于相克,后者是相生秩序的颠倒。如木克(胜)土,而木过盛,则乘(伐)土而土反克(侮)木。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和相克是任何事物和现象存在着的两个方面。“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谓“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提出的治疗法则。比如,肝(木)病传脾(土),那么肝病就会影响脾,而肝病得到治疗,脾的状况也会好转。
在中国人姓名中,五行缺火的,名中宜用火字旁的字;五行缺木的,名中宜用木字旁的字等等。
“桉”字五行属木,根据上面论述,宜补火字旁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