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款利率是什么意思?
存贷款利率指存贷款人在一定时期所给予存款,所索取贷款的利息。
利率(interest rate)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方法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量*100%。
它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根据不同算法,可以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之分。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由“纯利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利率”两部分构成,在通货膨胀率、资金风险(包含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将较高。利率市场化是指利息率在金融市场的运作下,自由形成和调整。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利率市场化均已实行,其利率由借贷市场竞争形成,并根据市场情况波动。在中国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利率的形成、调整和结构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并对利率设置一定的浮动幅度。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主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利率管理权,对各类利率按不同的管理权限,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存贷款利率影响
存贷款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很大,
存贷款利率调整的影响
上调存贷款利率,紧缩信贷,将压缩各类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资金成本,从而抑制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有助于经济的结构调整。对个人而言,无论是购房还是购车的贷款成本均会增加,同样会抑制投资和购房的需求,减缓房地产业的过热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