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股票会退市么?
A股的退市标准目前还是相当宽松的,主要是财务方面的指标,例如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过高、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如果股价持续低于1元,一般情况下都会退市的(虽然最近有破发的情况出现)。 除了财务方面的指标外,还有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问题也会导致退市,例如重大违法、违规。
其实,在A股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炒壳”。所谓“炒壳”就是指炒作那些基本面较差甚至处于亏损状态的个股。因为这类个股往往每股收益较低甚至为负值,或者经营状况不佳,或者存在较大的财务造假可能。此类标的的估值水平往往很低甚至为负值。当市场整体向好时,往往能够出现连续涨停的强劲走势。
2014年及之前的几年,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2013年年报披露后,*ST湘电因连续三个会计年度业绩亏损且今年又一次出现大额计提,当时就引起市场对于退市处理的担忧。而后该只个股居然连拉十几个涨停板;再如,当时的ST金泰,也是由于连年亏损,在2013年底触发了退市风险警示,之后却接连收获8个涨停板。这些案例数不胜数。 不过,自2014年之后,这种“炒壳”行为似乎被遏制了。一方面是监管层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新证券法的实施增加了对恶意炒低的执法力度。所以可以看到,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反转的现象——连续跌停板的股票比比皆是,而连续涨停板的情况却相对较少。
上市公司退市是指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财务状况异常、股本总额或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上市公司主动退市等原因,不再符合上市交易要求而被证券交易所终止股票交易的行为。退市后,公司的股票将不能继续在该证券交易所交易。
在证券交易所被批准上市交易的公司,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后可在二级市场上向社会公众交易其股票。当股票被交易所实施退市后,该股票也不能继续在交易所交易,这无疑对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需要关注退市风险,及时回避风险。
根据2014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打击违法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945号),证监会提供的违法失信信息包括:上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近3年内存在组织、指使公司从事欺诈发行、违反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等重大违法行为,且对相关违法被行政处罚、刑亊处罚的,将限制其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该备忘录作为诚信约束和联合惩戒机制,将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以及相关个人的失信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2016年2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今后,对于达到退市条件的公司,监管部门将坚决予以退市,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引导理性投资,促进市场长期稳定发展。这意味着退市制度改革的落地进一步加速,资本市场双向进入和退出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壳资源价值会因此下降,绩差的垃圾股将失去退市预期。